全球看点:神经性疼痛的潜在机制和潜在治疗靶点

2023-05-05 09:50:16 来源:互联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神经性疼痛——对刺激的异常过敏——与生活质量受损有关,而且往往管理不善。据估计,3% 至 17% 的成年人患有神经性疼痛,其中包括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和三分之一的艾滋病病感染者。

在发表在《神经元》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报告说,涉及脊髓背角兴奋性神经元中的 Tiam1 酶的机制会引发和维持神经性疼痛。此外,他们表明,将反义寡核苷酸注射到脑脊液中以靶向脊髓 Tiam1 可有效缓解神经性疼痛超敏反应。

“因此,我们的研究揭示了一种引发、转变和维持神经性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我们已经确定了一个有前途的治疗靶点,用于治疗具有长期后果的神经性疼痛,”副教授 Lingyong Li 博士说。在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麻醉学和围手术期医学系。“了解神经性疼痛背后的病理生理机制对于开发有效治疗慢性疼痛的新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Li 和德克萨斯州休斯顿贝勒医学院的教授 Kimberley Tolias 博士是这项研究的共同负责人。

众所周知,神经性疼痛的一个特征是脊髓背角神经元的适应不良变化——树突棘的大小和密度增加,树突棘是兴奋性突触的主要突触后部位。然而,驱动这种突触可塑性的机制尚不清楚。树突是附着在神经元体上的树状附属物,可以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通信。脊髓背角是脊髓的三个灰柱之一。

在相关工作中,Li 和 Tolias 去年发现小鼠模型中的慢性疼痛会导致大脑前扣带皮层锥体神经元中的 Tiam1 激活,从而导致神经树突上的刺数量增加。这种更高的脊柱密度增加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数量和这些连接的强度,这种变化被称为突触可塑性。这些增加导致超敏反应,并与小鼠模型中慢性疼痛相关的抑郁症有关。

标签:

推荐阅读>